胸痹心痛是指以胸痛憋闷、心悸气短为主症的一种心系疾病。轻者胸闷或胸部隐痛,发作短暂;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不得卧,痛引左肩或左臂内侧。而便秘是使胸痹发作的常见诱因之一。
主要症状

常见诱发因素


一、便秘的原因和危害
(一)原因
中医学认为引起胸痹心痛患者便秘的原因:①胸痹心痛患者因瘀血闭阻心脉,气滞不行,气虚血虚等,引发脾胃功能失调,可导致便秘。②胸痹心痛患者大多数需要绝对卧床休息,需要床上饮食及大小便,改变了排便习惯,加之需要旁人照顾,情绪紧张,无法排便,也可引起便秘。③胸痹心痛患者多数年龄偏大,肠蠕动缓慢,直肠肌肉萎缩,张力减退,上腹肌肉薄弱,排便无力,也是便秘的原因之一。

(二)危害
便秘时增加心跳频率,心室肌张力过度,刺激心肌代谢,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以此维持机体代谢的需要,使心脏负荷加重,易诱发胸痹发作。因此,胸痹患者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不要用力,排便规律,对胸痹患者护理中有着重要意义。


二、中医护理
(一)中医技术
1、耳穴贴压
耳穴贴压,用蘸有75%酒精的棉签消毒患者耳廓部,擦拭去除耳部皮屑及油脂,选用大肠穴、直肠穴、腹穴、三焦穴、胃穴、皮质下穴,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进行贴压。每日点按 3 ~5次,每个穴位每次用点按手法按30下,每天 3 次进行点按。


2、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操作者双手涂抹适量凡士林,给予摩法、按法、推法。摩法:环形有节律地由左往右顺时针按摩腹部,以患者产生透热感为宜。按法:手指着力于相应穴位中脘穴、天枢穴、气海穴、关元穴,逐渐用力下压“按而留之”,每个穴位按摩 1 min。推法:手掌着力于腹部从左向右单方向直线移动2 次/d,每次15~20 min。


3、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辨证选药,将药物研磨成粉状用黄酒调和成糊状,放至专用穴位贴上,贴敷于神阙、天枢穴,贴敷时间为 4 h,每日治疗1次。



(二)饮食护理
①气虚者表现为面白神疲,虽有便意而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忌用有行气作用之品,宜多用能健脾益气义润肠之物,如黄芪、山药、白术等
②血虚表现为大便干燥,面色无华,心悸眩晕。宜养血润燥,选黑芝麻、大枣、饴糖、阿胶等。
③阴虚则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颧红盗汗。血虚,阴虚者,均应忌辛辣香燥之品,而宜用滋阴养血,润燥之物,如枸杞、桑葚、女贞子等,以增津液,润肠道,通大便。


(三)情志护理
中医非常重视情志调理,以情治情。我们让患者了解便秘和用力排便的危害,明白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同时我们热心,细心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及时解决患者生活所需,教会患者床上大小便和饮食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避免了不良情志的刺激,有效的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加重,促进了胸痹心痛患者的康复。
(四)药物护理
对于3 d未排便的患者,可服用一些胃肠动力药,如莫沙比利促进胃肠蠕动、用番泻叶5~10 g沸水浸泡代茶饮,做好患者的服药指导。患者病情较重、粪便坚如羊粪而无力排出时,可采用外导法通便,开塞露灌肠或纳肛,以起到软化粪便刺激肠蠕动的作用,一般15~30 min见效。
因此重视胸痹心痛患者便秘早期的防治工作,科学运用中医护理的手段,能有效的解除胸痹心痛患者便秘的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胸痹心痛病的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