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挂号 预约挂号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门诊排班
门诊排班
专家介绍 专家介绍
专家介绍
科室介绍 科室介绍
科室介绍
交通指南 交通指南
交通指南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
收起
oprate_icon_09.png
高血压的中医治疗和自我管理
发布时间:2020-05-14 10:13

高血压主要属于中医“眩晕病”范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称之为“眩冒”。

本病主要是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及内伤虚损等原因造成,病机主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风痰瘀血内阻。

中药内服

根据患者主要症状,采用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的中医诊疗方法,针对不同病因采取不同辨证思路(即“同病异治”),给予相应中药处方。如:肝阳上亢型,采用天麻钩藤饮或龙胆泄肝汤等。

图片10.png
 

针灸推拿

中医针灸是通过针或灸人体的一定部位(腧穴),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协调脏腑阴阳,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作用。针刺风池、百会、太冲、内关等穴位可起到清利脑窍而定眩的作用,具有改善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

 

图片11.png
 

耳穴压豆

耳穴诊治疾病历史悠久,《灵枢·口问》中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脏腑经络的病理尤可反映于耳,通过耳可以较早预报内体疾患,同时通过刺激耳廓的相应部位,也可以起到调节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耳穴的刺激方法很多,耳穴毫针法、耳穴刺血法、耳穴压丸法等。

耳穴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王不留行籽等)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图片12.jpg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是在中医理论为指导下,遵循辨证论治原则, 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通过经络与药物的刺激作用,达到调理脏腑阴阳,疏通经络气血的目的,从而控制血压。

在穴位及药物的选择上也是在辨证的基础上进行选用。

图片13.png
 

中药足浴

可选用吴茱萸20g、肉桂20g、川牛膝20g等,上药制成煎剂,用时加温至50℃左右,浸泡双足,两足相互搓动,每次浴足20 ~30分钟,长期坚持具有一定的辅助降压作用。

图片14.png
 

温馨提示:

泡脚时注意水温,避免烫伤!

特别是对温度不敏感的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注意。

当足部有感染、外伤等情况时也暂时不宜浴足。

健身功法

中医健身功法多以松、沉、静为特征,以三调操作而言之,即是身体放松、气机下沉、精神安宁。

如六字诀降压功(默念嘘、呵、呼、哂、吹、嘻的字音并配合动作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

图片15.png
 

辨证药膳

根据不同的体质类型给予适当的饮食调理,平衡阴阳,对高血压的防治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如:杞芹菜鱼片汤、杜仲黄瓜汤等

图片16.jpg
 

高血压的中医特色疗法,形式多样,但在辨证的基础上应用疗效更佳。

对于血压较高,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而言,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降压方案。

 

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1.按时服药

图片19.jpg
要求做到遵医嘱服药,按时、按剂量服药,并长期坚持,避免频繁换药或停药。

2. 合理膳食

少盐、少酱油及味精;控制主食,控制高热量含糖饮料;少食含盐量高的腌制品。

图片18.png
 

3. 适量运动

运动要有恒,经常地、规律地运动;要有序,循序渐进;要有度,根据自身年龄和体质适度运动,运动方式如步行、跑步、走楼梯、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拳、家务劳动、园艺等。提倡进行有氧运动,高血压患者最适宜的运动时每日散步1小时。

图片20.png
 

4. 戒烟限酒

图片21.png
 

5. 监测血压

建议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血压测量,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

图片22.png
 

6. 心理平衡

保持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态度,避免负面情绪,正视现实生活,真切对待自己和别人,大度为怀。

图片23.png
 

 

预防高血压    从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