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胸痹心痛的常见症状 |
心前区或胸骨处突发憋闷而痛,疼痛性质为灼痛、绞痛、刺痛或隐痛、含糊不清的不适感等,疼痛常可放射至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持续时间一般几秒至数十分钟,经休息或服药后可迅速缓解。
胸痹心痛的中医治疗 |
(一)内服药物方法 |
1.中药汤剂一般饭后温服。
2.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宜饭后服用,如通心络胶囊、血栓通胶囊等。
3.宁心安神类药睡前半小时服用,如枣仁宁心胶囊、琥珀粉等。
4.补益类药饭前服用,如滋心阴口服液、补心气口服液等。
(二)中医特色治疗 |
耳穴是耳廓外部与人体内脏相对应的穴位。耳穴贴压具有安全、无创、持续刺激等优点,科室制定了一系列辨证处方,选取心、神门、交感等特定穴位,在胸痹心痛、失眠等治疗中效果显著。
耳穴压豆
2中药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把药物研成细末,用辅料调成糊状,贴敷患处,治疗疾病的穴位疗法,作用直接、用药安全、疗效确切、无创无痛,广泛用于缓解心绞痛的发作。
3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以按摩手法来防病治病的手段。取穴内关、神门、心俞等穴位,激发经络之气,达到改善胸闷、胸痛、失眠、头痛等症状的目的。
4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是中医重要的外治法之一。选用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煎熬成汤液,放入足浴盆中,熏蒸足部约10分钟,使中药的有效成份循环至全身经络脏腑,达到内病外治,上病下治的作用,防治各种心血管疾病,辅助调整血脂、血压。
5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用艾炷或艾条放置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燃烧,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将药物作用透入肌肤、深入脏腑、温通经络、扶正祛邪,增强抗病能力、保健强身。科室引进“随身灸疗盒”,方便美观,特配5年艾柱,主要用以配合治疗阳气虚弱、经络不畅引起的胸痹心痛。
健康指导 |
1.避免劳累、饱餐、情绪激动、寒冷、便秘、感染等诱发因素,戒烟限酒。
2.寒性体质者,宜食温阳之品,如龙眼肉、羊肉、韭菜、干姜、大蒜。
3.气滞血瘀者,宜食行气活血之品,如山药、白萝卜、山楂、桃仁、木耳等;少食红薯、豆浆等壅阻气机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