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少杭,“漳州心病科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生导师,漳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他擅长用中医药进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1993年被选拔为漳州市第二批市管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2003年被评为漳州市防治非典先进个人;2009年被授予“漳州市第一批优秀人才”称号;2009年获卫生部“十年百项”冠心病血脂干预技术推广项目“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特别贡献奖”,2019年被评为第二届漳州市名中医。
善于传承者
“高考前,我是一名民办教师,高考填报志愿时,我第一志愿选师范专业,次选福建中医学院, 最终,命运将我送入中医之门。” 蔡少杭慢慢喜欢上中医药,是在中医理论课堂上,为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所折服的时候;是在临床实践中,用中医理论指导,帮助病人康复的时候;是在面对疑难患者,中医药让“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时候。蔡少杭勤求古训,系统学习中医古典著作,注重学术传承。作为福建省“漳州市心病流派”代表性传承者,参与主编《巫百康临 床经验集》,总结了老一辈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并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应用,形成了漳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独特的诊疗优势。作为省中医心血管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他诲人不倦,做好下级医生和临床研究生带教工作,为科室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心血管专科人才。他积极撰写慢病防治、四季养生等中医药科普文章,连续20余年在《闽南日报》刊登,向民众普及中医药养生文化。令蔡少杭感动的是,一名老年患者,曾在就医时向他展示自己历年来收集制作的由蔡少杭主任撰写的中医科普剪报本。近十余年,他致力于中医药治疗方法和适宜技术推广,定期在漳州市举办基层医院诊疗学习班,传授慢病管理知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与管理水平,搭建起基层医院与市中医院沟通的桥梁。为改变漳州地区中草药缺乏系统研究的现状,规范漳州地区民间中草药应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传承发扬漳州中草药防病治病的宝贵经验,蔡少杭同闽南师范大学生物学院章骏德教授等热爱漳州中草药的有志之士,历时5年,总收集选编漳州常用中草药600多种,共同编写了《漳州常用中草药图典》。
勇于创新者
中医究竟是如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蔡少杭表示:“中医药学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研究源远流长,在历代的经典著作中都有丰富的论述。如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即有‘心痛’的记载。中医学依据病人的个体情况,整体调整身心失衡,以达到‘阴平阳秘’ 健康状态。如:慢性心衰是多种心脏病晚期,心功能失代偿的临床综合征。其病位在心,而关乎于肺、脾、肾诸脏,其发展变化同瘀血水饮等病理产物密切相关。应以调和脏腑,益气温阳,活血化瘀,逐水消肿为治疗大法,达到治病求本的效果。”中医药多渠道多靶点的药理学特点和简、便、廉、验的社会与经济价值,都是中医学治疗心脑血管方面很突出的一个特点。患者李女士是一名69岁退休教师,10余年前因干燥综合征、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转诊于多个三级医院之间,尽管用了多种降压药,血压仍然居高不下,并出现了水肿、喘促、心悸等临床症状,激素的副作用也日益加重,无奈之下,经朋友推荐,抱着“碰运气” 的心态,到漳州市中医院求诊。
蔡少杭看诊后,根据中医辨证结论,为患者开出了补肾填精、滋阴降火、健脾养胃、宁心安神的中药。经过约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后来这位患者坚持到中医院复诊,接受中医调理,如今生命体征稳定,身体状态保持良好。医者仁心,患者的健康是他勇攀医学高峰的动力,而如何传承精华,创新中医药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现代人的健康,则是他不懈努力的方向。中医药学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研究源远流长,蔡少杭深耕中医经典,结合多年的临床研究,从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整体医学模式角度,探索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辨证思路;注重中药注射液/中成药在心血管科的辨证应用、中药时间药理学临床应用。总结出疗效确切的胸痹片、强心康、加味小陷胸方、益气活血方、冠脉宁方和益气利水方六个协定处方,收入医院诊疗常规;主持制定系列心病药枕方、心病药浴方、急救心舒包等外用制剂,创新科室的诊疗特色,并多次获得省、市的科研立项和漳州市科技进步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他将继续扎根临床,做好“传帮带”工作,为中医学的薪火相传多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