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随洪炳根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其经常使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脾胃相关疾病,疗效甚佳。现在前来就诊患者或以饮食不慎、肝气郁结、外感寒邪等,患者未予重视,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久病多虚,导致脾胃虚弱。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疗效甚佳,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内经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脾、胃、肺、膀胱整个水精运行输布过程密不可分,脾胃亏虚,脾失健运,水谷精微物质不能上行,故脾胃病患者常常出现纳谷不馨,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这是其脾胃虚之症,有些患者出现胃脘部嘈杂不适,腹痛腹胀,这是实证,这些都和脾失健运有关,临床常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胃虚实夹杂之症,脾胃虚弱为本,气滞、痰阻为标。“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脾胃为后天之本,先天之气难以补,固护体质从后天脾胃入手,通过辨证论治,辨症辨因,如何的舍脉从症,如何的舍症从脉,如何的从四诊合参对患者进行一个有效的治疗。
1.方药分析
香砂六君子汤出自清代《古今名医方论》。原方是由四君子汤演变由来,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常用于中虚气滞,痰湿内阻,胸中满闷,食难运化,呕恶腹疼,肠鸣泄泻等症,本方证乃禀赋不足,或由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之气,使其受纳与运化无力所致。《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宫,五味出焉。脾胃主其输布、运化食物,五味皆出于此,故脾胃在我们日常饮食生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灵枢·营卫生会》谓“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方中四君子汤为底健脾益气,人参主入肺脾心肾四经,有大补元气、健脾养胃之功,为君药。白术健脾燥湿以助运化,为臣药。茯苓渗湿健脾,为佐药。炙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伍以半夏、陈皮燥湿和气木香、砂仁加强疏肝行气之功。
2.学习心得
洪老师在长期的临床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治病经验,尤其擅长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胃肠道疾病收效良好。洪老师活用香砂六君子汤经验如下。
2.1精确辨证,整体观念
脾胃病患者往往病程较长,虚实夹杂,中医或以胃脘痛、胃痞病、腹痛病、呃逆等来辨病,临床上吾师常常施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但临床上脾胃病患者男女老少皆有,虽有病证相似之处,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是临床必不可少。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中枢,中焦升降失和,中焦气机不利,则气滞、痰湿、血瘀等病理因素内生,因此中焦气机不利、湿浊阻滞脾气亏虚为脾胃病的主要矛盾。谨守病机,使用香砂六君子汤化裁,益气化湿,行气温中,虽然临床症状不同,但总能抓住主要矛盾获得良好的效果,也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
2.2随症治之,临证加减 ①伴有胃胀、纳谷不馨:加用焦三仙,即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善治肉类食滞,焦麦芽善治疗淀粉类食滞,焦神曲善治疗酒类积滞,三药合用,加强消积化滞之功。②兼有吐酸、嗳气:合用丁香柿蒂汤,吾师常以丁香3g,柿蒂6g,反酸较重再佐以代赭石、瓦楞子以制酸止痛。丁香柿蒂汤具有温中益气,降逆止呃之功,原方是用于治疗胃中虚寒之呃逆,但中医有异病同治之说,腹胀、反酸之症常常由于脾胃气机不利。香砂六君子合用丁香柿蒂汤加强了和胃降逆之功,临床收效甚佳。③伴有泄泻,神疲肢倦,脾胃喜饮温水:加以肉桂、制附子、炮姜,附子、肉桂主入心脾肾三经,附子、肉桂皆有温中补阳,散寒止痛之功。炮姜温中止痛止泻,古有“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生姜偏于发汗解表;干姜有温中回阳,温肺化饮;炮姜温补脾肾止泻之功较强。方知用药如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