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赤石脂丸首见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是仲景为阴寒痼结之“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所设。乌头赤石脂丸中蜀椒一两,乌头一分,附子半两,干姜一两,赤石脂一两。右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此丸广用乌、附、姜、椒一派辛热之品,温通阳气以驱散阴霾。为防过于开散,伍赤石脂以固涩收敛,平抑冲气,以安心气,为治疗胸痹重症的用药。
据原文所载,乌头赤石脂丸主治阴寒凝结之心背部剧烈持续地疼痛。但据现代临床应用发现,仲景所谓“心”,其实应该是广义的心,它包括了心前区、胸骨后、胃脘上腹部以及背部。正如《丹溪心法》说提“心痛,即胃脘痛”。因此此方不局限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胆囊炎等也有其可取之处。
在过往的印象里,此方通阳之力之强,仅敢用于阴寒痼结之剧烈胸痛。然在于实际临床应用中,只要看到胸闷、胸痛、胸胁痛、心下痛、心悸、上背痛、身痛、胸前或腋下汗多;舌淡或淡暗或暗红,苔白腻或滑都可灵活运用。寒湿阻碍,胸阳不展则胸闷,阴气滞塞于胸,胸背前后气血不得交相贯通则胸背均痛;心阳虚损,心脏失去阳气鼓动,空虚无主则发心悸。汗为心之液,心气不足,失于对津液的固摄,表现为胸前及腋下较易出汗,且汗出较多。阳虚失于温化,舌色则偏淡甚或淡暗;若阳虚日久,寒湿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则舌色偏于暗红。苔腻或滑为体内有湿浊停留而致。
同时,因为此方温通力量过强,有耗人正气之弊,故临床使用时需谨慎。仲景在调护中提到 “不知,稍加服”,即提示运用乌头赤石脂丸时应谨慎剂量,不可过量。故在使用此方过程中应根据病人体质、整体状态、脉象情况以及季节时令慎重确定温阳药的用量,并可将乌头、附子与养阴药合用,能扶阳而不伤阴。比如方中加生地、白芍等,一则使阳气升发有源,二则防止辛热之品耗损阴血。且春夏之季此中温药慎用,以免使阳气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