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盖”,古时谓帝王的车盖。《古今注.舆服》:“华盖,黄帝所作也……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作华盖也。”这里指肺脏,因肺居诸脏腑之上,其色状宛如华美的车盖,向称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而华盖散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书由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写,是全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其中:“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气,胸膈烦满,项背拘急,声重鼻塞,头昏目眩,痰气不利,呀呷有声”。说明肺主一身气机之升降,本方主治之病机在宣降肺气。方中集作用于肺经之药于一方,诸药相伍,使表寒解、肺气宣、痰涎化、喘咳平,故称“华盖散”。
华盖散由麻黄汤去桂枝,加桑白皮、紫苏子、赤茯苓、陈皮而成。其主治素体痰多之人的风寒感冒及咳嗽。平素内有痰湿的人,外感风寒,凤寒袭肺,痰湿壅肺,导致肺气失去宣降,气机不畅通,痰阻气道,与气相搏,患者就会出现咳嗽上气,吐痰色白;同时痰阻气滞后,患者会出现胸膈痞满,食欲下降等症。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而鼻属肺系,肺气失宣,肺系不利,所以可以见到鼻塞声重。恶寒发热、脉浮紧都是风寒感冒的表现,而苔白润为痰湿为患之象。综上表明,本方证的病机为素体痰多,风寒袭肺,痰壅气逆。而寒侵痰壅而肺失宣降。治疗上应该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其中麻黄辛散苦泄,温通宣畅,为肺经专药,外开肌腠之郁闭以散风寒,内降上逆之肺气以平喘咳,为方中主药;杏仁主入肺经,味苦降泄,善止咳平喘,为治咳喘要药,与麻黄相配,宣降相宜,更能增强止咳平喘的功效;紫苏子味辛性温,可消痰顺气,陈皮辛苦性温,燥化湿痰,温化寒痰,为治痰之要药,赤茯苓甘淡性平,利湿去痰,桑白皮味甘性寒降,能泻降肺中水气而平喘,此四药重在降气祛痰,以加强宣肺平喘之功,合而为佐;炙甘草能调麻、杏之宣降,又缓麻黄之峻烈,调和诸药为使又兼佐药之用。诸药相合,共奏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之功。
本方所治系素体痰多,外伤风寒,故在麻黄汤去桂枝的基础上更加紫苏子、陈皮、桑白皮、赤茯苓以降气祛痰,加强宣肺平喘的作用。方名华盖者,盖五脏之中肺居最上称为华盖,乃专治肺之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