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冬季养生
发布时间:2022-01-21 15:22
《黄帝内经》提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 ,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 ,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 ,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 ,奉生者少。冬季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人应顺应冬气、遵循冬季养阳的原则,顾护身体的阳气,远离寒冷的地方,不要让肌腠开启出汗而使阳气大量丧失,损伤肾气,避免春天患上四肢萎弱逆冷的病症。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此时正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应逐渐减少减剧烈运动。保持心情平静,避免感冒,饮食宜清淡,逐步向严冬过渡。小雪节气,中国广大地区气温下降,在这段时间,阴阳失交,制约失常。寒潮和冷空气活动频繁,应多添加衣物,尤其老年人不宜外出,可以生姜水散寒。天气变化大,减少活动。同时因肃杀之象明显,应当早点就寝,避免风寒邪气。大雪节气,雪下得更大,范围更广,降雪量明显增多。尽是凛冽之气,雾霾也明显增加。但在阴寒之时,已开始孕育生机,重阴之中,少阳之气开始萌发。是为重阴必阳之理 。此时适合滋补,是补肾的大好时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养足精气,以便来年春气升发。冬至节气则是阴极之至 ,阳气始升,此时是进补的大好时机。补肾培元,不宜辛散,且阳气初成,不宜动阳,而是养阴以生阳。小寒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寒冷之极,极易引发心肌梗死、消化道出血等疾病。因此应保温避寒,多食温补之物,将自己“藏起来”。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期间亦非常寒冷。有时甚至超过小寒,虽暗含生机,却仍是天寒地冻,至立春阳气方能正常生长。余寒未尽,阳气待发,与春季相交。此时易风寒侵袭,感冒多发,肾者宜藏,过补则滋腻,肝者宜疏。所以应当适当活动使阴阳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