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挂号 预约挂号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门诊排班
门诊排班
专家介绍 专家介绍
专家介绍
科室介绍 科室介绍
科室介绍
交通指南 交通指南
交通指南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
收起
oprate_icon_09.png
心悸不用怕,中医有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02 10:15
  1.正确认识心律失常

心悸(palpitation)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当心率加快时感到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时则感到搏动有力。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心率和心律正常者亦可因各种原因出现心悸。而早在两千年前,祖国医学对于心悸早有记载,经演变至今,分为两类,因惊恐、劳累而发,时作时止,不发时如常人,病情较轻者为惊悸;若终日悸动,稍劳尤甚,全身情况差,病情较重者为怔忡。中医认为心悸是因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例如《内经》有类似症状记载:“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并认为其病因有宗气外泄,心脉不通,突受惊恐,复感外邪等,并对心悸脉象的变化有深刻认识。

图片3.png

2.中医药治疗心悸的优势

心悸的治疗中, 西医对病症细微诊断易忽略,西药疗效明快,但存在抗(拟)胆碱能和肾上腺素神经作用,治标好,但存在副作用,疗效短暂及反复使用易产生耐药性。中医药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对于快速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都可以用一副中药来治疗,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补”与“通”并用,还可通过进行系统辨证,将症候与分型进一步细化,治则准确,给出方剂标本兼治、攻补兼施、善治其本、疗效持久、副作用小的特点。

另外,与西药甚至是手术治疗方法相比,中药价格低廉、天然、无或低毒副作用,安全性较高,便于长期服用,对于患者最为困扰的身体不适。中药治疗更为注重改善症状,不仅仅是纠正心电异常。

图片4.jpg

3.饮食宜忌

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心悸可分为心血不足,心气虚弱,阴虚火旺,痰火上扰,气滞血瘀五种类型,故其饮食宜忌的原则也应有所选择。

心血不足型:常表现为心悸不宁,面色少华或萎黄,夜寐不安,或多梦,胆小善惊。此类患者宜食具有养血安神作用的食物,忌食辛辣香燥食品。

【桂圆】:可用桂圆肉泡茶喝,或煮桂圆粥食用,它有益心脾、补气血、安心神的用途,尤其适宜心血不足型心悸之人。

【红枣】:可用红枣煎水服,或煮粥食,或早晚嚼食。红枣是一种天然的补血剂,对各种贫血、体弱、产后虚弱、手术之后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者,最为适宜。

【酸枣仁】:宜用酸枣仁6~10克,芡实12克,龙眼肉6克,煮汤后睡前服食。酸枣仁可以宁心安神配合龙眼肉和芡实,对心血不足型号心悸颇有裨益。若无芡实或龙眼肉,亦可单用酸枣仁,捣碎后同粳米煮粥食用。

【莲子】:先将干莲子磨粉,每晚取莲子粉50克,桂圆肉30克,同粳米50~100克煮成稀粥,然后加入冰糖适量,临睡前服食1小碗。或用干莲肉50克,桂圆肉30克,冰糖少许,一同煎服。此法适宜心血不足型心悸者食用。

心气虚弱型:常感心悸气短,动则出汗或自汗,面色恍白、倦怠乏力、胃纳减少,或四肢不温,舌淡苔白。宜常食用温阳益气之物,忌食生冷滋腻物品。

【人参】:可用人参3克,切片,每天泡茶饮。适宜心气虚弱,产后病膈体虚之人心功能不全而心悸时食用。

【黄精】:单用黄精10~15克,或同枸杞子10~15克煎水代茶频饮。适宜心血不足,病后产后体虚心悸者服食。

【西洋参】:单以西洋参片3~5克,泡茶常饮。适宜心气不足或阴虚火旺之心悸者食用。

【肉桂】:可选用桂枝10克,炙甘草6克,煎水代茶饮。此法适宜心气虚弱型心悸者服用。

阴虚火旺型:经常心悸而烦,咽痛口干,手足心热,夜寐不安而烦燥,或有盗汗,舌红少苔。宜食生津养阴安神食品,忌食香燥辛散之物。

【百合】:选用新百合50~60克,或干百合30克,煎水后加入适量冰糖食用。此法适宜心气不足型或阴虚火旺型心悸,包括体质虚弱,妇女更年期,以及神经管能症所致的心悸之人服食。

【莲子心】:每日用干莲子心1.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适宜阴虚火旺型和痰炎上扰型心悸者服食。

【麦门冬】:选用干麦冬20克,前水代茶饮。或再配合沙参30克,一并煎汤饮用。此法适宜阴虚火旺之心悸病人常饮。

痰火上扰型:常感心悸心慌,胸闷不安、烦燥不眠、头晕口苦,或痰多恶心、舌苔黄腻。宜食清热化痰之物,忌食煎炸熏烤,滋腻肥甘食品。【荸荠】:每日可用荸荠60~120克,配海蜇50~100克,煮汤分2次饮用。此法为清代名医王士雄的“雪羹汤”,有清热化痰之功,适宜痰火上扰型心悸之人服食。

【猪心】:用猪心一枚,切后同姜葱细盐适量煮食。因猪心补心,可治心悸怔忡,适宜心血不足,心气虚弱而心悸者服食。也可用不落水猪心1只,剖开,连猪心血,加入朱砂6克,重汤炖约3~4次服食,连吃2~3只猪心。此法适宜痰炎入心,惊悸发狂者食用。

气滞血瘀型:自觉心悸心痛、胸闷不舒、憋气隐痛如刺或胀、舌紫。宜食化瘀通络,行气活血食品,忌食生冷酸涩之物。

【薤白】:即小蒜,一名野蒜。每次用干薤白10克,配合瓜萎仁10克,煎汤喝,每日2~3次。此法适宜气滞血瘀型心悸,包括冠心病心绞痛之人心悸心痛者食用。

【山楂】:可用野生山楂10~15克,每天煎水代茶饮。此法适宜气滞血瘀型心悸,包括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以及阵发性心动过速者心悸时服食。

心悸之人除宜选择食用上述食品外,心血不足型者:可多吃些桑椹、松子仁、枸杞子、葡萄、阿胶等物品;心气虚弱者又宜食用银耳、党参、黄芪、太子参、灵芝、紫河车、蜂蜜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而心悸者:还可食用菊花、茼蒿、槐花、白菊花等;因心衰而心悸者:可常吃茶叶;心火偏旺而心悸者:又宜常饮竹叶茶、白茅根茶等。

图片5.jpg

4. 结语

中医推崇心悸的患者应该“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七情有度”,心律失常的患者应忌浓茶咖啡和烟酒,切忌暴饮暴食,避免熬夜,情志调畅,饮食有节及避免外感六淫邪气,增强体质等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心悸患者应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坚持治疗,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