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6月下旬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漳州气温持续走高,还未正式进入三伏天,已开启“烧烤模式”。
持续高温,空气湿度增大,户外工作者如交警、消防员、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仍坚守在岗位上,用汗水保障着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高温”同样会给普通市民的健康带来不利。

图 市区瑞京路上,一位市民“全副武装”抵御烈日

图 在市区三宝广场施工现场,工人正喝水解渴

图 在市区胜利东路,一位环卫工人在休息之余吃水果消暑
私家车停半小时人再进去就像进了桑拿房;电动车停上几分钟,坐垫烫得无法坐;人在户外哪怕一动不动地站一会儿,汗水就会滋滋地往外冒......
对此,我市卫健委及医疗机构专家提示:夏日避暑、健康养生不容小视!
开空调时 室内与室外温差不宜超过8℃
“医生,我肚子疼!”“我从昨天腹泻到今天了,很难受!”入夏以来,我市多家医院接诊了不少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胃肠炎患者。
每年夏季都是胃肠道疾病高发的时期。天气闷热,导致各种肠道病原菌快速繁殖。并且,高温天气里,市民普遍依赖空调、冰箱,“寒气”入侵也可能导致胃肠道受损。
“很多人不在乎‘拉肚子’,认为忍一下就过去了。其实,大量的腹泻会使人体脱水,甚至导致电解质紊乱,进而引起腹部发胀、呕吐、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等症状。”市中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林映欣提醒,夏日水分消耗多,一个成年人一天最好补水2升以上,在出现腹泻症状后更要注意及时、科学地补充水分。
除了肠胃“受罪”,夏天也同样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当气温超过35℃后,人体散热加速,血管进一步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血压也随着上升。
“要控制好温差,不宜过大。”林映欣医生介绍,要注意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之差最好不要超过8℃。晒得热热的,突然进入空调室内,室内外温差太大,血管快速收缩,容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发生脑血管意外。还要注意不要频繁进出空调房,保持自身环境温度恒定,尽可能远离空调出风口。
易怒、烦躁、失眠 你可能是“情绪中暑”
当人暴露于高温环境时,出现大汗、四肢无力、头晕、口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动作不协调等症状时,可能已经是“先兆中暑”了。
身体中暑常听,但你听过“情绪中暑”吗?
天一热,28岁的小肖觉得自己越来越易怒、烦躁,还经常失眠。到医院咨询后他被告知,自己出现了“情绪中暑”。
林映欣医生告诉记者,“情绪中暑”就是盛夏酷暑时人们在心理和生理上出现的负面症状。“头昏脑涨、肠胃不适、胃口差,入睡困难、多梦,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这些都是‘情绪中暑’的表现。”
林映欣医生表示:
1. 夏季出现不良情绪,要注重自我调节、缓解压力;
2. 工作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平和心态;
3. 闲暇时,多想一些美好的事物,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让自己保持心情愉悦;
4. 多和家人、朋友交流谈心,适当参加娱乐活动;
5. 生活规律,保证合理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
夏季阳气旺盛 “冬病”可尝试“夏治”
夏季气温升高,阳气偏盛,是调理“冬病”的最佳时期,在养生上有其独特优势。
“冬病”易发原因,除了寒冷这个外因,易患人群自身阳气不足是主要内因。而在夏季,万物繁茂,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此时给予特殊的预防性调理,可以减轻或改善冬病在冬季发作的症状,也容易达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的效果,这就是“冬病夏治”。
“利用三伏天炎热的气候外敷辛温逐痰、通经平喘的药物,通过天气的炎热来提高药物的疗效,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內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效果,能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林映欣医生解释道,“冬病夏治”的常见方法包括:穴位贴敷(如三伏灸)、艾灸、拔罐、中药熏蒸、督灸等方式。
“冬病夏治”的范畴很广,一般来说,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颈椎病、腰腿痛、手足发凉、脾胃虚寒、反复感冒、免疫力低下等秋冬季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都可以通过“冬病夏治”来进行施治。
来源:漳州市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