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8日5点26分31秒,凉风降,白露至,斗指癸时,此时太阳黄经达到165°。
孟仲之交,清风雨霁,金秋白露。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此时自然界气温变化明显。昼夜温差较大,阴气渐重,秋之凉意在一昼一夜中显露。
白露三候
物华将尽时,飞禽迁徙寒。白露之三候,均围绕着禽鸟避寒的行动线而进行着。
1.一候鸿雁来
鸿雁对温度变化尤为敏感,即为寒热交接时的物候特点。
白露时气候渐寒,数十只鸿雁便成群结队,排成“一字阵”或“人字阵”,迁徙南方避寒,待到明年雨水,再北还至家乡。

2.二候玄鸟归
玄鸟就是燕子,本属夏候鸟,即为南方之鸟。
春夏北飞繁殖,带来生机;到了秋风袅袅时,南飞过冬,意为“归”。

3.三候群鸟养羞
群鸟预感到秋日天地的肃杀之气。
趁着万物丰收之际,纷纷储存粮果,养藏珍馐佳肴,养护羽毛,以度寒冷的冬天。

顺时食养
白露时节,昼夜温差大,白天还比较热,早晚已经能很明显地感受到秋凉了。
白露,是秋湿向秋燥的过渡期。随着气温的下降,空气中的水汽凝成露水,湿度也一天天地下降,人会觉得很干爽,但干爽过头即为燥。
秋燥易伤津液, 而最容易被燥邪损伤的脏腑即为肺脏,因为肺为娇脏,又是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门户,喜润而恶燥。
中医讲“津血同源”,津液的损耗也会使气血亏虚。
所以,白露节气的当务之急,是补津液、养肺润肺。
1.浓藕小排煎:养阴生血
在漫长酷热的盛夏,我们消耗了太多阴血、阴液。到了秋天,失眠、烦躁、上火等等问题都出来了。
这些皆因阴血不足导致的。俗话说:“秋藕养人”,莲藕生长在淤泥中,水土之性,性阴入血,养的便是阴血。

而且莲藕的孔洞,有很强的流通性,可以把这股子滋阴血的力量,输送到五脏中。
《随息居饮食谱》中有个浓藕汤,做起来很简单,只用一味藕熬成浓汤,便能填补虚损,发挥养血、补津液之力,特别适合阴虚、血虚、火旺的人。
若是想增添滋润之力,可以用秋藕煮些肉汤。
猪肉相对其他肉类来说,是难得平和、性偏凉些的肉食,可以滋阴润燥、润肌肤。

而且一定要把汤小火慢煨,煮得浓些,更能发挥滋阴补血之力。
浓藕小排煎
【材料】
老藕500g、排骨300g、姜少许(2人份)
【做法】
1、藕洗净、去皮、用刀拍破、切块
2、排骨洗净后,焯水
3、将排骨、莲藕、姜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开水
4、大火烧开、小火炖1小时
5、加入盐、胡椒粉调味即可
藕具有清热除烦、养阴补虚、开胃解郁的功效,是血虚、阴虚之人最适合吃的食材之一。
日常长期可以吃点熟藕,一方面有很好的清热作用,另一方面能很好地养阴生血,阴不能骤生,所以要久食。

浓藕排骨汤对于阴虚的老年人、女性、病后身体虚弱者、长期熬夜加班、失眠、烦躁易怒的人群来说,是滋补的佳品。
2.凤髓汤:润肺润肠
秋燥除了肺燥、皮肤燥之外,大便干、便秘也是常见的问题。
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若肺失肃降津液不能下达,就容易便秘。
遇到这种肺燥又肠燥的问题,油脂丰富的坚果具有很好的润肺润肠的作用。

《遵生八笺》中有个润肺、治肺燥咳嗽的食疗方——凤髓汤,以松子仁和核桃仁为主材,辅以蜂蜜,亦有润燥之功。
口感上,因为松子、核桃之香,蜂蜜之甘甜,所以也很好喝。
凤髓汤
【材料】
核桃仁10g、松子仁10g、蜂蜜5g(一人份)
【做法】
1、将核桃仁与松子仁研磨成粉末
2、加入蜂蜜调匀
3、沸水冲服,即可享用
坚果含油脂丰富,有润燥之功。

松子仁有“果中仙品”之称,既能润五脏,还能补气血。
而核桃仁被称作“果中能品”,能补益肾阳、助肾纳气。
加入蜂蜜可以润脏腑、调脾胃。
香香甜甜的凤髓汤很适合老年人,可以调理老年人的慢性便秘。其中,核桃温肾阳,可以缓解老年人尿频和腰脚不利。

需要注意的是,凤髓汤性偏温,上火时不宜,脾虚腹泻时也不宜食用。
3.秋梨膏:润养五脏
夏秋之交,各种呼吸道传染病仍在肆虐, 很多人即便病好了,但始终久咳不愈。
尤其秋燥更易伤及肺阴,更易出现口干、咳嗽、粘痰难咳出、甚至痰中带血等问题。
养肺阴、生津液,唯有经典名膏——秋梨膏最为清润平补。

《黄帝内经》中说:“西方白色,入通于肺。”
在干燥的秋天,多吃些白色食物,比如梨、百合、玉竹等,能益肺气、清肺热、养肺阴。
这些正是秋梨膏中滋阴润肺的主力军。
而与常规的秋梨膏有所区别,很多人滋补太过,不仅补不进去,反而上火。
就是因为身体里有痰湿没清理干净,所以滋补不进反倒滋腻。
所以在秋梨膏中,滋阴润燥的同时,加些祛痰化湿之品,能平衡滋腻之性。

秋梨膏
【配方】
砀山酥梨、百合、玉竹、陈皮、生姜、大枣、冰糖
【制作流程】

【建议服法】
每次取出10-15克,沸水冲泡,搅拌均匀,每日2次(不建议凉服)
梨是秋梨膏的主料,有生津润肺、清热化痰之功,可以缓解温热燥病和津液亏虚等问题。
不过梨子性凉,梨生吃清六腑之热,熟梨便能滋五脏之阴。
秋天脾胃虚寒的人,最好把梨炖熟了再吃。特别是熬成梨膏后,滋阴润燥不生寒。
配以百合、玉竹,增强滋阴润燥、化痰止咳之力,还能养心安神。
陈皮燥湿化痰、理气调中,避免滋阴太过滋腻,补而不滞。
特别加入的生姜、大枣,起到调和脾胃的作用,防止寒凉伤胃。
冰糖调味的同时,能润肺、止咳嗽,化痰涎。
取各食材之精华,平衡其偏性,共奏养阴润喉、润肺化痰之功,还不会过于寒凉伤胃,不会过于滋腻碍胃。
秋梨膏很适合作为预防秋燥、养阴润肺的日常调养膏方。
可以缓解阴虚肺热导致的咳嗽喘促、痰涎粘稠、口燥咽干、声哑咽痛、鼻腔干燥,对肺热久嗽伤阴者尤佳。
也可以养秋天皮肤干燥瘙痒、便秘心烦、胸膈满闷、嗓子涩痛冒火、大便干燥等问题。
总之是阴虚火旺,以及秋燥引起的各种干干干,都可以用秋梨膏滋干涸的津液,养五脏之阴。
生活指南
俗话说“白露勿露身”。
因天气转凉,昼夜温差明显加大,尤其晨夜更添寒意,渐宜着长袖长裤,以遮盖四肢。
尤其不要露脚,注重足部保暖,睡前可以温水泡脚。
1.易筋经:任脉练习
秋高气爽,气候宜人,此时运动强度可适当加大一些,但不宜过于剧烈运动,宜“收敛”,避免阳气外散。
本阶段易筋经功法,行任脉——伸臂蹬脚式。
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经,调节阴经气血,被称为"阴脉之海"。
秋天养阴,长期锻炼此式,可促进任脉气血运行,加强胸腹脏器的功能。
此式可有效达到贯通人体前侧力线的目的,对于胸闷,气郁,膀胱气化不利而导致的水肿等,都有改善效果。
2.按揉膻中穴
白露时节,可以按揉膻中穴,避免寒邪、燥邪侵袭我们娇嫩的肺脏,以缓解胸闷、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取穴】
膻中穴归属于任脉,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处。
【点按方法】
每天早晚用中指指腹按揉该穴100次。
膻中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止咳平喘之功,可以调理咳喘、呕吐等问题。
而且膻中穴为八会穴的“气会”,是解郁大穴,可以很好地调节气机,缓解乳房胀痛。
又是心包经的募穴,可以调节心神,缓解心痛、心悸等问题。
白露经常按揉膻中穴,不仅能调理肺系疾病,也能很好地缓解秋天带来的忧思伤感情绪。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金风玉露一相逢,便是雨送新凉清露盈盈,慢煮清欢好在温暖能治愈人间光影唯愿岁月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