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挂号 预约挂号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门诊排班
门诊排班
专家介绍 专家介绍
专家介绍
科室介绍 科室介绍
科室介绍
交通指南 交通指南
交通指南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
收起
oprate_icon_09.png
【健康养生】清明,天气渐暖温差大,要学会这样保养身体
发布时间:2024-04-08 16:44
微信图片_20231208105224.jpg

640.jpg
    清明时候雨初足,

白花满山明似玉。

十里春风睡眼中,

小桃飘尽馀新绿。

                                ——宋·喻良能《三月六日清明节道中》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

《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此时,莺飞草长,风清雨润,处处给人清新明朗之感。

清明分三候:

一候桐始华

二候田鼠化为鹌

三候虹始见

清明节气,天地阳气超过阴气开始占据上风,春之木气达到最盛,所以清明节气由温开始转热,但是阴气没有彻底退让,所以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且时晴时雨。此时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养生提示

     清明起居

 夜卧早起睡午觉

清明节气之后,自然界阳气愈加旺盛,白天越来越长,此时仍需保持春季“夜卧早起”的起居规律,以顺应春季阳气升发的需要。

在此期间,大家可稍稍推迟入睡时间,选择晚10点~11点入眠,并适当提早起床时间,选择在早7点之前起床,尽量保证每晚有6~8个小时的连贯睡眠。

清明为何不宜睡懒觉?

中医认为,早7时至9时是辰时,胃经最旺,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可引起人心躁、喉干、头昏、目浊等不适。

如果春困严重,应注意睡好午觉,这也是保持精力的好方法,但午休时间不宜过长,30分钟左右即可。

清明饮食

养阳利湿忌发物

清明时节正是冷暖空气交替之际,自然界的雨水也逐渐增多,若阳气不足以运化这时的湿气,就会出现头身困重、无精打采的问题,故而在饮食调理中,应注意淡渗利湿。

平时可多食红薯、山药、银耳、大枣、芋头等甘温补脾之物,还应多吃荠菜、菠菜、油菜、芥蓝、芹菜等和中通腑的食物。

清明过敏体质者忌食发物:清明节后已进入暮春,人体阳气升发剧烈、气血运行波动较大,对于过敏体质者来说,要慎食海鲜、羊肉、公鸡、鸡头、鸭头、鸡脖、鸭脖,以及茴香、大葱、生姜、白酒等食物。

清明着装

防风防寒

清明时节,北方春旱多风,气温较低,乍暖还寒,而南方则多雨,气候阴冷而潮湿。

此时着装,应注意防风、防寒湿,大家应关注气温变化,适当添减衣物,不要盲目减衣。

若有腿脚凉等湿气重的症状,则建议垫好鞋垫,穿好护膝,防止寒湿从脚下或膝关节侵入。

清明运动

和缓为宜

清明之后,适合以下三类运动:

1.和缓运动型:如健走、慢跑等,这种快慢相间的运动可以稳定情绪、消除疲劳、改善心肺功能。

2.休闲趣味型:像春游赏花、放风筝、踢足球等,动静结合,形神共养,对维护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3.保健养生型: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传统健身术,可强健人体的精气神,对中老年朋友更为适宜。

清明情志

平稳和缓

清明节是对亲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然触景伤情,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再加上此时人体内的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也会对情绪产生不良影响。

故而,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在扫墓时一定要注意稳定情绪,不要悲伤过度,身旁最好有亲人陪伴,带上常用药品或急救药品,以避免突发疾病。

来源:中国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