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精神卫生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5亿精神健康障碍患者,其中3/4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在大多数国家中,只有不到2%的卫生保健资金用于精神卫生,且每年有1/3的精神分裂者、半数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和3/4的滥用酒精导致精神障碍者无法获得简单、可负担得起的治疗或护理。精神健康障碍已成为严重而又耗资巨大的全球性卫生问题,影响着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也逐渐上升,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及时预防干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对个人、家庭、社会都非常重要。
一、心理健康的10条判定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二、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分类
1.学习方面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也出现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严重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2.人际关系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可以给中小学生提供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孩子孤僻、专横的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3.青春期心理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巨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三、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的预防
1.开展心理健康科普讲座
学校可将准确的关键信息进行传达,使学生及时了解防治方法,增加信心、减少负面联想。
2.家校联合教育,避免歧视
不歧视、孤立、嘲笑有心理问题的儿童青少年,同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如学校还可开设针对这些学生心理辅导室。
3.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改善情绪
保持适量的运动,有利于改善情绪,有效的预防和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适量的运动还可以改善儿童青少年的智力,培养乐观自信的态度,并提高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等能力,从而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4.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眠质量是心身健康的综合表现。儿童青少年多因课业繁重,长期晚睡早起,导致睡眠不足、引发焦虑,睡眠质量的下降会提高心理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因此,学校应调整教学制度、减轻学生学业压力,父母更应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
5.不给予过度压力
学校课程安排紧张,加上父母期望过高、增报各种辅导班,不仅会阻碍儿童青少年的大脑发育和心理成长,同时导致儿童青少年的学习压力过大、缺乏运动和社交,增加儿童青少年的不良情绪。学校和家庭应减轻孩子的压力,尊重孩子自身的发展特点,避免出现心理问题。
6.学会自我调节
部分内向的儿童青少年,遇到困难时总是憋在心里,不去与人沟通,使他们更加压抑,长时间会形成心理问题。因此,学校与家庭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有效的减压方式,维护身心健康。(1)调整自己的想法。找出导致不良情绪的消极想法;根据客观现实,减少偏激歪曲的认识。(2)积极寻求人际支持。选择合适的倾诉对象,获得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采用适量运动和健康的兴趣爱好等方式调节情绪。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