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竹老鸭汤是基于中医理论、药食同源形成的一道药膳,其灵感来源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温病条辨》等典籍中对这些食材功效的记载。北沙参、玉竹源自《神农本草经》,被列为滋阴上品;玉竹又称“葳蕤”,《本草纲目》载其“主风温自汗灼热,润心肺”;知母见于《伤寒论》白虎汤,清热滋阴;《本草备要》称山药(淮山)“补脾肺,固肾益精”;石斛在《道藏》中被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养胃阴、清虚热;《日用本草》记鸭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是传统滋阴药膳常用载体。本方融合清代温病学派“甘寒养阴”思路(如吴鞠通《温病条辨》),针对阴虚内热证设计,结合闽南地区湿热气候调整,以鸭代鸡增强滋阴之效。在闽南,夏季(芒种至处暑)高温多湿,暑热伤津,人体易“津气两伤”。北沙参配伍玉竹、鸭肉,既滋阴又防湿热滞脾,契合“夏养长”原则,是“清补”佳品。
材料:北沙参、玉竹、知母、山药、石斛,老鸭半只,盐适量。
做法:先把老鸭洗净,切块,焯水去血沫,捞出沥干备用。将北沙参、玉竹、知母、山药、石斛洗净,备用。将鸭块放入砂锅,加足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1-1.5小时。加入北沙参、玉竹、知母、山药、石斛,继续炖30分钟。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加盐调味即可。
药师点评:参竹老鸭汤是一道滋阴清热的养生滋补汤品,其中北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脾经,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清虚热作用,适用于肺阴虚导致的干咳少痰、咽干音哑、阴虚内热以及胃阴不足之口干舌燥、食欲不振、胃脘隐痛等症状。玉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兼入心经,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清热除烦作用,适用于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干口渴、阴虚内热或缓胃阴不足之口干舌燥、食欲不振等症状。知母性寒,味苦、甘,归肺、胃、肾经,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作用,尤其擅长清肺胃实热,兼具滋阴润燥之效,清热而不伤阴,适用于外感热病、肺热咳嗽、胃火亢盛等实热证或阴虚内热肺燥干咳、消渴等症状。山药性平,味甘,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有调节肠胃功能和降血糖、增强免疫等作用。石斛味甘,性微寒,归胃、肾经,兼入肺经,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补肾益精、润肺止咳作用,适用于胃阴不足之口干烦渴、胃脘隐痛或阴虚火旺之低热盗汗、目暗不明,抑或用于肾阴不足之腰膝酸软、视力减退等症状。老鸭味甘、咸,性微寒,归脾、胃、肺、肾经,尤善滋阴补虚,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清虚热等作用,补而不燥。与北沙参、玉竹、知母、山药、石斛等药共煮成参竹老鸭汤,滋阴不助火,适合热性体质、夏季汗多伤津、虚火内生者或身体虚弱时调养。《闽书·风俗》谓闽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此汤滋阴不腻,兼清湿热,在炎热的夏季可缓解空调房内“燥热伤阴”,符合闽南人“暑天宜清补”的原则。
适用人群:
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阴虚表现为主要特征人群。
禁忌人群
1.阳虚、痰湿体质:症见畏寒肢冷、舌淡胖苔腻、便溏者忌用;
2.外感初期:风寒咳嗽或暑湿感冒时禁用;
3.过敏体质:对鸭肉或药材过敏者慎用。
注意事项
1.煎煮方法:老鸭焯水去油,药材浸泡30分钟,文火慢炖1.5小时,盐起锅前加入即可;
2.配伍禁忌:忌与辛辣燥热食物(如辣椒、花椒)同食,避免削弱滋阴效果;
3.食用频率:每周2-3次,连续2周后停用数日,防滋腻碍胃;
4.感冒发热期间不宜食用,以免加重症状;
5.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食用前应咨询医生。
温馨提示:患者在食用前请咨询专业意见,结合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整,避免盲目进补。
大家可通过漳州市中医院互联网医院
【便捷配药】功能在线开具
还能邮政快递上门
(芗城区、龙文区、高新区免配送费)
线上开方流程
1.搜索关注“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微信公众号,点击【便民服务】,进入【互联网医院】

2.点击【便捷配药】进入药膳方售卖页面

3.选择需要的药膳方

4.填写购买数量及取药方式(可快递配送上门或到古城名医馆自取)

5.结合实际情况填写问卷,提交后系统会自动判别是否符合购买条件。

6.申请成功后,点击【立即结算】进行费用结算。

7.进入费用结算页面,若选择快递配送上门,需填写收货地址,点击【立即结算】即可完成购药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