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影灯下,手术器械的碰撞声清晰可闻。漳州市中医院手术室内,气氛凝重而专注。患者何先生(化名)左腹股沟区域,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巨大肿瘤,宛如沉默却极具侵略性的异形生物,盘踞于此。它并非初次造访——两年光阴,对于曾战胜过左腹股沟纤维肉瘤的何先生而言,仿若一场轮回。当年在某知名三甲医院成功切除的肿瘤,如同蛰伏的恶魔再度苏醒,以更凶猛的姿态卷土重来。当何先生踏进漳州市中医院外科时,他左腹股沟区的肿瘤已非简单复发病灶——它肆意扩张,贪婪侵蚀着肌肉、血管与神经,将健康的组织吞噬殆尽,留下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巨大缺损区。
沉默杀手的致命反扑
纤维肉瘤,这种源自纤维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在医学界素有“沉默的破坏者”之称。它不像常见癌种引人关注,却以局部侵袭性强、复发率高、对传统放化疗抵抗等特性令医者棘手。

何先生的复发肿瘤,体积巨大且位置险要,深深楔入腹股沟的复杂结构中。影像片清晰显示:肿瘤组织与髂外动静脉、精索及腹股沟区域核心肌群紧密缠绕,形成致命的“共生”关系。根治性切除,意味着要直面一个深渊般的组织缺损——肌肉支撑崩塌,皮肤覆盖消失,创面修复难度呈几何级数攀升。这不仅关乎肿瘤能否被彻底清除,更直接决定了患者术后能否站立行走,甚至影响其生存质量。
精密布阵:多学科紧密协作
面对这场高难度战役,以陈惠新副主任医师为首,沈剑锋主治医师、陆鸣一医师辅助的外科团队当机立断,迅速集结全院顶尖力量展开多学科会诊。外科团队反复推演肿瘤切除路径,在根治与功能保全间寻找毫米级的平衡点;骨伤科修复专家谢伟清副主任医师勾勒出腹壁皮瓣转移的技术蓝图;麻醉科精确计算着长达数小时手术的生命支持方案;护理团队制定了涵盖体位管理、皮瓣监测的全方位照护计划。
经过多轮缜密论证,作战方案最终敲定:由外科团队担任先锋,彻底切除肿瘤;骨伤科谢伟清副主任医师即刻接棒,协同外科团队实施腹壁皮瓣转移修复。两大战术模块将在同一战场无缝衔接,实现肿瘤根治与功能重建的同步完成!
手术室内的生命接力
由陈惠新副主任医师主刀,沈剑锋主治医师、陆鸣一医师精准配合,沿着术前精确规划的边界,开始了对肿瘤的“围剿”。每一次剥离都如履薄冰,既要确保彻底清除所有可见的肿瘤组织,达到R0切除(显微镜下切缘阴性)的根治目标,又要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搏动着的血管和维系功能的神经。巨大的肿瘤被完整移除的瞬间,展现在眼前的创面(腹壁缺损约10cm*10cm)令人倒吸一口凉气——腱膜、肌肉层缺失,深部结构暴露,皮肤缺口巨大。
骨伤科谢伟清副主任医师即刻接力。这位素有“显微巧手”之称的专家,迅速在患者腹壁“就地取材”。手指在腹部皮肤快速丈量,大脑同步构建着OZ皮瓣的立体模型。在显微器械的辅助下,他手中的器械化作最灵巧的刻刀,在患者腹壁区域“量体裁衣”,精确游离出大小、厚度、弧度都恰到好处的带蒂皮瓣组织,其下滋养皮瓣的关键血管蒂如同珍宝般被小心分离并保留。随后,这枚满载着生机与希望的“组织瓣”被稳健地旋转、跨越,精准落位于腹股沟那巨大的创口之上。历经72小时关键期,转移皮瓣完全成活,创面愈合良好。当何先生首次在医师协助下站立时,左腹股沟区修复区稳稳承载着身体的重量——这标志着手术取得了全面成功。

这场战役的胜利意义非凡,远超技术水平的显现。术中外科团队与骨伤科团队“零时差”交接,通过根治性切除联合即刻修复,开创了“切除-修复同步化”新模式,避免患者承受二次手术创伤。“最动人的不是吻合血管时的精准,而是看到陈主任团队为保护受区血管,甘愿多花两小时进行肿瘤剥离的坚守。这种互相成就,才是多学科协作的精髓。”谢伟清副主任医师在术后讨论会上发出了感慨。
该病例的成功救治,再次彰显了漳州市中医院外科在复杂疑难、高难度肿瘤手术领域强大的技术实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医院将继续秉承“仁爱、敬业、传承、创新”的理念,不断挑战技术高峰,以更精湛的医术、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和更温暖的人文关怀,为漳州及周边地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成为患者心中最值得信赖的健康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