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挂号 预约挂号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门诊排班
门诊排班
专家介绍 专家介绍
专家介绍
科室介绍 科室介绍
科室介绍
交通指南 交通指南
交通指南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
收起
oprate_icon_09.png
在呼吸的缝隙中,点亮生命之光
发布时间:2025-09-26 11:13

微信图片_20240821114341.jpg
    清晨的阳光洒进胸外科病房,67岁的刘大爷扶着床栏缓步行走,呼吸平稳。很难想象,就在两周前,他还因重度慢阻肺(肺功能仅存不足50%)和一颗悄悄长大的早期肺癌结节,站在生与死的边缘。

半年前,刘大爷因咳嗽气短入院,CT检查发现左肺上叶有一个1.2cm的磨玻璃结节,高度怀疑早期肺癌。然而,他的肺功能极差,FEV1仅占预计值的38%,属于重度通气功能障碍。面对手术的高风险,家属一度选择保守治疗。

经过半年的药物调理,刘大爷症状缓解,全家满怀希望地返院复查。但结果令人揪心:结节已长至1.8cm。肿瘤在进展,肺功能却未见好转——手术,可能呼吸衰竭;不手术,肿瘤将吞噬他本就脆弱的肺功能。这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生死题”。

“医生,我还有希望吗?”

刘大爷的问话中透着恳切与不安。

面对这一棘手病例,我院肺病科迅速联合胸外科展开多学科会诊。陈检明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深入评估患者情况,发现肿瘤虽在长大,但仍局限于肺段,剩余肺组织尚有代偿潜力。团队果断决定实施“精准肺段切除术”——一种创伤小、保肺多的微创手术。

该术式借助三维重建与单孔胸腔镜技术,精准切除病变肺段,保留90%以上健康肺组织,特别适合肺功能差、肿瘤小的患者。

术前,胸外科、麻醉科与肺病科协同为刘大爷制定了阶梯式呼吸训练计划,强化肺功能,为手术保驾护航。

手术十分成功。在胸腔镜精准操作下,团队仅用90分钟便完整切除肿瘤,出血不足50ml。术后第二天,刘大爷便脱离呼吸机转回普通病房。更令人欣慰的是,术后两周复查显示,他的肺功能不降反升,FEV1提升至45%。

刘大爷的故事印证了现代医学的进步:

肺功能差不再是手术的绝对禁区。通过早期发现、精准评估、微创技术和多学科协作,许多“不可能”正变为“可能”。

正如陈检明医生所说:“我们追求做一名‘明医’——明白疾病的‘治愈窗口’在哪里,也明白患者的‘代偿极限’在哪里,在矛盾中为患者找到最合适的路。”

如今,刘大爷肿瘤已清除,肺功能稳定。他常说:“医生没放弃我,我就得好好活。”这不仅是一场手术的成功,更是对生命尊严的郑重承诺。

来   源 | 外   科

编   辑 | 苏   宇

校   对 | 何   丹

审   核 | 陈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