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腺癌因恶性程度高、诊疗难度大,被称为“癌王”。由于胰腺位于腹腔深处,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疾病确诊时多已进入中晚期。早期可手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仅约20%-30%;而晚期患者的生存期通常仅为3-6个月。同时,胰腺癌对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的敏感性低,易产生耐药性,有效治疗药物选择有限,因此手术治疗成为关键的治疗手段。
年近60岁的贺先生(化名)因“反复腹痛半年”到我院就诊。脾胃病科为其进行腹部CT检查,发现胰腺尾部存在一枚约5cm直径的肿瘤,且已侵犯脾脏的重要血管,更与胃后壁紧密关联,这一情况大大增加了病情的复杂性和手术的难度系数,肿瘤的“侵袭性生长”让治疗陷入困境,贺先生得知病情后一度萌生放弃治疗的想法。
为尽快确定最优治疗方案,脾胃病科第一时间联系外科邱晖副主任医师进行会诊。邱主任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及影像阅片后判断,该肿瘤系恶性可能性极高,且侵犯重要脏器多,常规的胰体尾切除术无法彻底解决问题,但通过扩大手术切除范围,仍有获得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耐心劝说下,贺先生重拾治疗信心,同意转至外科接受进一步治疗。

考虑到胰腺肿瘤手术难度大,术中术后风险高,外科高度重视,科主任林振龙组织全科室病例讨论,结合患者病情反复论证后,最终为患者“量身定制”了最优治疗方案——“腹腔镜辅助胰体尾根治性切除术+胃部分切除术+脾切除术”。

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手术如期举行。邱晖副主任医师团队探查发现肿瘤侵出胰腺包膜,浸润脾门及胃小弯后壁组织,术中淋巴结活检冰冻病理报告提示“腺癌”,与术前评估一致。在手术团队成员的紧密协作下,精准完成肿瘤连同部分胰腺、部分胃以及全脾脏整块切除,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中低分化腺癌”,为后续辅助治疗提供明确依据。

贺先生术后恢复进展顺利,并开始进食,现已办理出院手续,返回家中休养。
专家介绍

林振龙
外科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长期从事普外科工作,曾在福建省立医院肿瘤外科、胃肠外科进修学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多篇论文。任福建省肿瘤防治联盟甲状腺专委会常委,漳州市医学会外科分会常委,外科分会疝学组、营养学组委员,漳州市抗癌协会理事,漳州市抗癌协会结直肠癌专委会常委、乳腺癌专委会常委。擅长胃肠、甲状腺、乳腺、疝气、胆囊等普外疾病诊疗及腔镜微创手术。
邱 晖

副主任医师
临床工作30多年,曾就职于三甲医院(南昌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在上海仁济医院学习肿瘤消融技术、北京世纪坛医院学习肿瘤腔内热灌注技术;能够独立完成食管、肺、肝、胆、胰、胃肠等恶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术前新辅助、腔镜下根治性肿瘤切除及术后辅助治疗(化疗、靶向药物及免疫药物)。担任:漳州市胸外科学组常委、漳州市医学专家协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漳州市医学会肝病协会常委、漳州市医学会肿瘤协会委员、漳州市医学会外科学会委员。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胸部肿瘤分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创学分会心胸外科学组委员、福建省肿瘤防治联盟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普外(肝胆胰脾、胃、结直肠、疝、甲状腺乳腺)、胸外疾病的诊治及微创手术。
来 源 | 外 科
编 辑 | 苏 宇
校 对 | 何 丹
审 核 | 陈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