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挂号 预约挂号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门诊排班
门诊排班
专家介绍 专家介绍
专家介绍
科室介绍 科室介绍
科室介绍
交通指南 交通指南
交通指南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
收起
oprate_icon_09.png
【每周一膳】怕冷、手脚冰凉、气色差?一碗“通补”羊肉汤,让你暖到指尖
发布时间:2025-10-27 14:58
微信图片_20240821114341.jpg

在中医养生智慧中,秋冬是封藏精气、滋补强身的黄金时期。一碗恰当的药膳汤,既能驱散寒气,又能由内而外滋养身心。今天要介绍的丹参黄芪羊肉汤,正是美食与养生相融的典范——它巧妙融合羊肉的温补、黄芪的益气与丹参的活血之效,成为一道能为身体“补气血、通脉络”的优质食疗方。尤其在气温骤降之时,为身心注入一股温煦而持久的暖流。这道汤的精髓,在于其“通补兼施”的配伍智慧。它将黄芪的“补气”与丹参的“活血”有机协同,既补虚又通瘀,化解了传统温补药膳“只补不通、易生壅堵”的弊端。羊肉作为温补根基,为气血运行提供能量基础;丹参微寒之性则巧妙平衡全方温燥,使汤品整体“补而不燥、通不伤正”。

该汤尤其适合当代人常见的“虚寒夹瘀”体质——即身体既出现畏冷、乏力、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又伴有面色暗滞、唇色偏暗、身体局部刺痛或女性经血夹块等血瘀征象的人群。如果您常在秋冬感觉气力不足、四肢冰凉,或循环不畅、面色无华,这道汤或许正是您此时所需。

微信图片_20251023164156_1989_208.jpg

    丹参黄芪羊肉汤

红花、川芎、桃仁、黄芪、丹参、羊肉250g,姜、葱、盐少许。

将羊肉洗净,切成小块。红花、川芎、桃仁、黄芪、丹参用清水稍微冲洗一下备用。姜切片,葱切段。将羊肉块放入沸水中焯一下,去除血水和杂质,捞出备用。在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焯过水的羊肉、姜片、葱段以及所有中药材(红花、川芎、桃仁、黄芪、丹参)。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1.5至2小时,直至羊肉熟烂。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少许盐调味,再煮5分钟即可。

1.阳虚畏寒、手足不温者:特别适合在冬季感觉全身冰凉,难以暖和起来的人群。

2.气血不足兼有血瘀者:表现为面色萎黄或晦暗、心慌心悸、神疲乏力,同时伴有舌质淡暗或有瘀点。

3.产后或术后气血虚弱者:有助于恢复元气,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身体康复。(食用前请咨询医师)

4.劳心过度、压力大的中年人群:长期思虑伤脾耗气,加之久坐成瘀,此汤可益气活血,缓解疲劳。

1.实热证、阴虚火旺者禁服:凡表现为面红目赤、口舌生疮、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者,绝对不宜食用,以免“火上浇油”。

2.外感发热时暂停:感冒发烧、咳嗽痰黄时忌用。

3.孕妇慎用:丹参有活血作用,孕期女性避免食用,以防动胎气。

4.有出血倾向者慎用:如正值月经量过多或患有出血性疾病者慎用。

5.适量为宜:药膳虽好,不宜过量。建议根据自身情况,每周食用1-2次。

医生建议

患者在食用前咨询专业意见,结合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整,避免盲目进补。

    药师点评

个人照-医院图书馆查阅文献照1.jpg

林汉钦  副主任中药师

本方最精妙之处,正在于“通补兼施”的配伍原则——补益而不致壅滞,活血而不伤正气。

下面我们逐一解析其中的核心食材:君药为羊肉,味甘性温,入脾、肾二经,是温中补虚的佳品,能健脾温中、补肾助阳、益气养血。犹如为身体点燃一团温和持久的炉火,为整个药膳奠定温煦的能量基础,尤其适合阳虚畏寒、四肢不温、神疲乏力之人。臣药是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被誉为“补气之王”。其作用主要有二:一是补气固表,强壮脾胃功能,巩固体表卫气,改善气虚自汗、易感风寒;二是益气活血。中医讲“气为血之帅”,气足则血行畅达,黄芪通过补气辅助丹参推动血行,使补而不滞。臣佐药为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素有“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之说。其特长在于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丹参微寒之性,可佐制羊肉、黄芪的温燥,令全方温而不燥。其活血之力,能疏通脉络瘀阻,改善微循环,针对血行不畅引发的各类问题尤为关键。此外,生姜温中散寒、和胃去膻;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并调和汤味;黄酒/料酒温通血脉,助药力舒展,亦去腥增香;盐则引药入肾,调和全方。

总而言之,丹参黄芪羊肉汤以羊肉温阳补虚为根基,黄芪补气行血为动力,丹参活血通络为疏通,三者协同,达成“补气以行血、活血以通络、温阳以散寒”的多重效果,实现气血双调、通补兼顾的养生境界。此汤配伍严谨、功效明确、味美温养,不仅是冬令进补的佳品,更生动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食疗智慧。

来   源 | 药学部

编   辑 | 苏   宇

校   对 | 何   丹

审   核 | 陈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