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挂号 预约挂号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门诊排班
门诊排班
专家介绍 专家介绍
专家介绍
科室介绍 科室介绍
科室介绍
交通指南 交通指南
交通指南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
收起
oprate_icon_09.png
立冬节气,请这样养生
发布时间:2025-11-18 17:03
微信图片_20251028154830_2061_208.jpg

立冬养生:闽南中医药的冬日智慧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冬季之始。今年的立冬于公历11月7日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此时阳气潜藏,万物休养,气候逐渐由秋燥转向冬寒。闽南地区虽冬日温和,但昼夜温差加大,正是践行“养藏”之道的关键时期。当地中医药养生强调“顺时而动、因地制宜”,立冬调理宜注重作息、保暖、运动与药膳相结合,为身体蓄能固本,迎接寒冬。

闽南民间素有“立冬补冬”之俗,各地因气候与体质差异,进补方式亦有不同。北方偏重温补,喜食饺子、羊肉以御严寒;南方则常见热补,如麻油鸡、姜母鸭等。另有吃汤圆、饮羊肉汤、食芝麻糊等习俗,皆旨在补充能量,增强体质,体现了中国人顺应天时、调养身心的传统智慧。

生成立冬养生插画.jpg


立冬养生要点:顺应闭藏,固护阳气

1.作息调整:早睡晚起,顺应天时

闽南中医药认为,冬季养生核心在“藏”,而睡眠是“藏”的首要方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明确提出“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立冬后昼短夜长,早睡可助阳气潜藏于体内,避免夜间阳气耗散;晚起待日光升起,可借自然阳气唤醒身体,减少寒邪侵袭风险。清代名医喻昌在《尚论后篇》卷一中提到 “冬不藏精,春必病瘟”,保证 7-8 小时睡眠能促进阴精蓄积,为来年生机储备能量,尤其适合闽南人秋冬易疲劳的体质特点。

2.保暖防寒:重点部位,悉心呵护

闽南冬季湿冷穿透性强,寒邪易从薄弱部位侵入。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头部受凉易致阳气外泄;背部督脉主一身之阳,受寒则免疫力下降;足部有涌泉等穴位,为肾经起点,脚凉直接伤肾。日常应做到“戴帽护头、穿棉护背、厚袜护足”,睡前用温水泡脚并揉搓足心,水温以 40℃左右为宜,既能驱寒又能固肾。衣物需厚薄适度,避免过厚导致腠理开泄,反而让阳气不得潜藏。

3.适度运动:动静结合,提升活力

立冬后运动需遵循“动中求静”原则,忌大汗淋漓耗伤阳气。闽南中医药推荐太极拳、八段锦等轻缓运动,或在上午 9-10 点日光充足时散步。这类运动能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脏腑功能,又不会过度消耗体力,符合“养藏”之道。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佳,结束后及时擦干汗液、增添衣物,避免在风口停留,防止寒邪乘虚而入。


注意事项:顺应自然,平衡身心

1.防干燥。多食梨、银耳等润燥食材,晨起一杯温蜂蜜水(糖尿病患者慎用),配合外用润肤,可润肺护肤,防呼吸道不适。

2.护心血管。注意头颈部保暖,戴帽围巾;定时监测血压。饮食宜清淡,多吃芹菜、黑木耳,辅助调控血压血脂,保持作息稳定。

3.巧防上火。进补忌过于温燥,可搭配百合、莲子、萝卜等清热食材,或饮用麦冬玉竹水,达到“补而不燥”。

4.因体质进补。阳虚宜食羊肉、桂圆;阴虚可选枸杞、黑芝麻;脾胃虚弱先调补,如食山药、南瓜,避免辛辣油腻。

5.调养情志。保持心态平和,多晒太阳,早睡晚起,有助于阳气潜藏,精神内守。


立冬养生穴位

1.太溪穴。太溪穴是肾经原穴,是肾脏元气居住的地方,是一个大补穴,具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效。因肾虚导致的症状,如腰痛、腰酸、头晕、耳鸣、脱发、牙齿松动、哮喘、性功能减退、习惯性流产等,刺激该穴有保健治疗效果。

2.肾俞穴。肾俞,指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在人体的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两手搓热,用手掌在肾俞部位做上下擦动的来回按摩,每次50-60下,持续10-15分钟,左右两侧同时或者交替进行,直至腰部由里至外微微发热为宜。按摩肾俞,温补肾阳,对于肾虚腰痛、精力减退具有保健治疗效果。

3.神阙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双手叠加,顺时针打圈按摩腹部,用艾灸等温热脐部,适合阳虚体寒者。


立冬常用药膳:闽南特色,药食同源

1.八珍番鸭汤

● 食材:番鸭半只、熟地 10 克、当归 5 克、白芍 10 克、川芎 5 克、党参 15 克、白术 10 克、茯苓 10 克、甘草 3 克、生姜 3 片。

● 做法:番鸭焯水去血沫,与洗净的药材、生姜同入砂锅,加足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 2 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气养血。八珍为经典气血双补方剂,搭配闽南特产番鸭,滋阴而不腻,补气而不燥,适合气血不足、面色苍白、易疲劳者食用,尤其贴合闽南女性秋冬养生需求。

2.当归生姜羊肉汤

● 食材:羊肉 500 克、当归 10 克、生姜 15 克(3-5片)、红枣 5 颗。

● 做法:羊肉切块焯水,与当归、拍裂的生姜、红枣同炖 2 小时,加盐调味。

功效:温阳补肾,温中补血。源自《金匮要略》的经典药膳,羊肉温肾暖中,当归补血活血,生姜散寒去腥。当归生姜羊肉汤是闽南立冬进补首选,此汤尤其适合脾肾阳虚、畏寒怕冷者,但体质燥热者需减量食用。

3. 核桃苁蓉粥

● 食材:核桃 30 克、肉苁蓉 10 克、大米 100 克、枸杞 5 克。

● 做法:肉苁蓉煎水取汁,与大米同煮,快熟时加入核桃、枸杞煮至粥稠。

功效:补肾固精。核桃益智补肾,肉苁蓉被誉为“沙漠人参”,能补肾阳、益精血,搭配大米健脾养胃,适合腰膝酸软、精力不济者,中老年人群食用还可预防早衰。

4.麦冬枸杞茶

● 食材:麦冬3克,枸杞6克。

做法:将食材洗净后放入养生壶煮沸15分钟后即可饮用。

● 功效:养阴生津,补益肝肾,明目。这款茶饮性质平和,主要针对的是因身体阴液不足而产生的各种“干燥”和“虚热”问题,是日常办公、熬夜及干燥季节的理想保健饮品。

立冬养生,是闽南中医药“治未病”理念的生动实践。其核心在于“顺时藏养”与“辨证施调”,即通过早睡晚起以潜藏阳气,注重头、背、足的保暖以抵御寒气,并配合动静相宜的运动。在饮食上,精髓在于“食药同源”,如八珍番鸭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经典药膳,巧妙地将药材的补益之效与闽南本地食材的特色相结合,实现了“食养”与“药补”的完美统一,为您固护阳气、蓄积阴精,奠定整个冬季的健康基石。

总结:立冬养生,健康过冬

个人照-医院煎药室师承图.jpg

作者简介:林汉钦副主任中药师

漳州市中医院药学部副主任,漳州市政协常委,民盟漳州市委会副主委,第三批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福建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漳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福建省中医药学会理事,福建省第二批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指导老师等。

来    源 | 药学部

编    辑 | 苏   宇

校    对 | 何   丹

审    核 | 陈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