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是中医儿科跟推拿两种学科结合的一个新专业,它的优势是通过对小儿特定部位皮肤和穴位的刺激,来激发人体的免疫功能帮助小孩子抵抗疾病。小儿推拿的手法里有一部分是保健手法对于一些小儿肺部的保健、消化系统的保健、包括开智手法等都非常适合交给妈妈,交给家长自己去做。通过日积月累,对小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很有好处的。
“未病先防”怎么防?这四招日常推拿保健手法学起来,提高宝宝免疫力!
第一招――工字擦背
家长在手掌涂上爽身粉或婴儿护肤油后,在孩子的脊背做快速来回摩擦,擦热脊柱,之后再横擦大椎穴、肺俞穴、肾俞穴,成“工”字型。一般搓到皮肤红热即可,时间为5分钟左右。
具有温补阳气、行气活血、强身健体、止咳平喘的作用。
第二招――摩腹
家长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在宝宝的腹部做环形摩动,一般为顺时针100次、逆时针100次,时间3-5分钟即可。摩腹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适用于小儿腹泻、呕吐、恶心、便秘、腹胀、厌食等消化功能紊乱。
第三招――捏脊
家长可将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自下而上,沿着宝宝背部的正中线,从骶尾骨到颈部捏脊柱穴5-9遍,一天两次,分别在宝宝每晚睡前和起床时进行。
可振奋机体阳气、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
第四招――头面四大手法
首先是开天门,家长用两拇指从宝宝眉心至前发际位置交替直推,起式做24次,可推3分钟。其次是推坎宫,家长用两拇指桡侧自小儿眉心向太阳穴位置,同时分推30~50次。第三是揉太阳,家长的两中指或拇指端在穴位上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30~50次,亦可自前向后直推,成为推太阳。最后是掐揉耳后高骨,家长用两拇指或中指尖在宝宝耳后乳突(隆起的高骨)下方的凹陷处掐揉30~50下,每掐3下揉1下。
常用于治疗小儿轻度感冒,发热,头痛等症状。
如果小孩子囟门还没闭,我们还可以囟门按摩,手放这里轻轻地按摩,慢慢的轻轻的就好,稍微给他敲敲,轻轻的敲敲,这都有益于小儿的智力开发,所有的保健手法都贵在坚持。
----------------------------------------------------------------------------------------------------------------------------------
孩子不生病、少生病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希望上面的这些招式能帮助您做好宝宝的日常保健,让宝宝健康快乐成长。
----------------------------------------------------------------------------------------------------------------------------------
林嵘琨 儿科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曾到福建省立医院儿科、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进修学习。师从成都中医药大学廖品东教授学习小儿推拿。儿科工作20余年,擅长儿科肺炎,哮喘,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及腹泻,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治疗,特长中医外治方法,小儿推拿等。
门诊时间:周二、五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