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乙型肝炎疫苗出来后总体为下降趋势,爱好、护好你的小心“肝”,你做到了吗?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素问·灵兰秘典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脏就好比国家的将军,镇守边疆,防止外寇入侵。乙型肝炎病毒(HBV)就如带毒之箭,一招击中将领,边防即败,国土难安。随着病毒的肆意侵占,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肝硬化、肝癌等,从而吞噬人体。
传播途径
生活中,乙型肝炎病毒主要有以下四种传播途径:
1.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器具等传播。
2.母婴传播(主要通过分娩时吸入羊水、接触产道血液等传播,也可经过哺乳或密切接触传播,或通过胎盘造成宫内感染)。
3.性接触传播。
4.其他,如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如纹身、修足、打耳钉,共用剃须刀或牙刷也可传播哦)
预防措施
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到小心“肝”呢?
1.控制传染源
对急性乙肝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和乙肝携带者不得献血。现症感染者不能从事饮食业、幼托机构等工作。
2.切断传播途径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接触病人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对血制品应做HBsAg检测,防止医源性传播。
3.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易感者均可接种,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同时,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医务工作者、同性恋者等高危人群和从事幼托教育、食品加工、饮食服务等职业的人群均应接种乙肝疫苗,并定期复查抗体。
爱护“小心肝”从生活做起
小心“肝”,从饮食开始
中医认为春季饮食以平补为原则,重在养肝补脾。因酸味入肝,为肝的本味,若春季摄入过量的酸味,则易造成肝气过旺,肝克伐脾就势必伤及脾脏;为了预防肝旺伤脾,此时选择辛甘、或微苦的食物,例如:性温味甘的谷类,如糯米、黑米等;蔬菜类的刀豆、扁豆、黄瓜等;水果类的苹果、香蕉、生梨、甘蔗等;菊花茶、决明子茶、金银花茶。合理搭配、则更有助于疏肝、养肝。
小心“肝”,从运动开始
古人起床后要闲庭漫步,舒展身体,将头发随意披散下来,衣着宽松舒适,无拘无束,可令人心情舒畅,使自身的情志与春季的自然之气相应,让体内阳气向上、向外舒展开来。春季养肝的运动重在舒缓、随意,除了散步、踏青和登山,可配合练习八段锦、太极拳或太极剑。肢体运动与吐纳(呼吸)、意念等结合,更可调畅气机、养生延年。
小心“肝”,从调情志,听音乐开始
古人认为“百病生于气,至于乐”,通过欣赏音乐,达到曲调、情志与脏腑的共鸣来疗疾治病。属肝的音阶为角音,正角调式能促进全身气机的展放,调节肝胆的疏泄,选择合适曲目聆听可调畅气机、防病治病;特别对于胁肋胀闷、食欲不振、心情郁闷、烦躁易怒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推荐曲目:《胡笳十八拍》,最佳欣赏时间:19:00-23:00,此时欣赏可以克制旺盛的肝气,使之调达,恢复机体气机的正常升降。
小心“肝”,从少饮酒开始
医学界认为,肝脏疾病是身体“最大的隐形杀手”。对健康人群来说,很多不良生活习惯正在侵蚀着人们的肝脏。肝脏是身体的化工厂、解毒室,有藏血的功能,俗称“心肝宝贝”,这也说明肝脏对人体的重要性。酒是肝脏的大敌,酒精即是乙醇,进入人体后转化为醛,醛对肝的损害很大,所以建议尽量做到少饮酒。
小心“肝”,从早睡开始
从中医的子午流注来说,晚上的11点到凌晨1点是子时,是胆经最旺的时间;凌晨1点到3点是肝经最活跃的时间,此时养肝血最好。所以为了养肝,建议大家要早睡,也就是在10点钟入睡,11点钟已经达到深睡眠的状态,这样子对于肝胆健康都非常的好。
护肝歌
春风扬,万物苏,肝气生,阳气盛。
小心肝,真奇妙,生活中,固护好。
食果蔬,高蛋白,低脂肪,饮食康。
少喝酒,多运动,养好肝,无病痛。
少生气,多减压,调情志,肝可安。
少熬夜,足睡眠,精神好,肝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