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挂号 预约挂号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门诊排班
门诊排班
专家介绍 专家介绍
专家介绍
科室介绍 科室介绍
科室介绍
交通指南 交通指南
交通指南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
收起
oprate_icon_09.png
对“顾护胃气”的一些看法
发布时间:2021-07-06 09:15
  

洪老不仅擅长脾胃病的诊治,对其他内科疾病的治疗也是手到擒来,在诊治过程中,他认为,任何辨证施治的过程中,都要要重视一条原则,这条原则就是《伤寒杂病论》里张仲景提出的保护胃气的观点,“护胃气”贯穿在《伤寒论》全书的始终。那是“顾护”胃气还是“固护”胃气呢?“顾”,有照顾、关注的意思,“固”,是稳固守住的意思,我们更倾向于“顾”字,“顾护胃气”,说明要关注和保护胃气,已经涵盖了“固”的意思。

胃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仓、气血之海,脾为阴土,胃为阳土,胃与脾合称为“后天之本”。《素问玉机真藏论》说“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脾胃论》曰“人以胃气为本。”胃气是中焦脾胃发挥生理功能的动力,为五脏六腑之气的后天本源,人身之气有赖于胃气而生而化。胃之受纳腐熟功能正常,则食欲如常,面色荣润,脉象不浮不沉、从容和缓,谓之有胃气,《脾胃论》又曰“胃虚则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临床常以有无胃气来判断预后,“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然而,现今的生活确实常常喜嗜肥甘厚味和乘凉饮冷,常常是饥饱无度和焦虑抑郁,不仅如此,中西药物的滥用,统统对胃来说是很大的全方位的打击。所以,我们要日常生活、饮食起居、遣方用药等方面都要十分注重“顾护胃气”。胃气代表了脾胃功能,是人体健康的保证,亦是人患病后能否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关键。结合现今的生活及治病环境,我们提出几点需要注意的顾护胃气的地方。

一、注重饮食调护

现今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便捷快餐食品和休闲食品,特别是冷饮,如冰可乐、冰矿泉水、冰啤酒、冰棒、冰激凌、冰冻海鲜、冰冻水果等等,这些冰冻食品进入胃肠后,虽然给一部分人带来清清凉的冰爽感觉,但是吃进去的冷食,一是直接损伤脾胃阳气,二是机体需要调动阳气去温化暖化食品,渐渐地耗伤阳气,因此不管任何时候,都不应当进食生冷。现代西方化的生活方式,人们常常饮食无度,嗜食肥甘厚味,常常造成各种胃肠道不适,长期以往,严重损害的脾胃功能,因此日常中饮食有节有度,清淡为宜。生病的时候,疾病常常影响到机体胃肠道功能,而且生病的时候需要吃多种药物,这些药物多多少少对胃肠道也有一定的损伤,这时候脾胃功能处于相对柔弱的状态,这时候经常出现食不下、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这时候应当适当减少饮食,以待脾胃功能恢复。

二、重视情志的调养

精神情志对脾胃功能的影响已是老生常谈了,近几十年来,工作、生活、情感、生育养育上的各种精神压力,给现代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情志的影响,除了本身直接损伤脾胃功能如思则(脾胃)气结外,还有常见的如怒则伤肝,肝气郁结,肝气横逆反胃,损伤脾胃功能等等。现在很多脾胃系统疾病常常是情志病。所有要学会自我调节各种心理精神情绪问题,防止情志损伤脾胃。

三、注重临床处方用药对胃气的影响

首先,临床辨证施治上,洪老提出要重调理脾胃,鼓舞胃气,以扶后天之本,只有脾胃强健,才能生化无穷。正如《医学集成·用药如用兵》所说“如善医者,必先审胃气,然后用药攻邪……盖行军以粮食为先,用药以胃气为本,军无粮食必困,药非胃气不行。”药力要依赖胃气推行,胃气亏虚则运化无力,药力难达病所,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胃气正常,才有助于行药祛邪。另一方面,胃气振奋,气血津液化生充足,脏腑组织滋养充分,使正气充沛,促进机体自我修复。因此,在处方时常常辅以健脾和胃之品,如党参、生姜、大枣、甘草等。其次,治疗中应做到攻邪不伤脾胃,中病即止,以十枣汤为例,方中用芫花、甘遂、大戟三味峻下药,恐其伤胃气,予大枣入汤剂同服,且取效后食粥以养胃,还有如大青龙汤,方中用麻黄、石膏发汗清热,姜枣草和胃健脾,如白虎汤,石膏、知母清泻阳明,甘草、梗米调气和中,使大寒之品不致伤胃。《张氏医通》指出“苦寒过投,将有败胃之忧,甘平恒用,却无伤中之害。”《折肱漫录·医药篇》亦谓“胃为水谷之海,六腑之在原也。故人生以胃气为本。善养生者,勿轻伤胃气,苦寒之药不可多服,致损化源。”遣方用药可选药性平和之品,力求温而不燥,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以顾护胃气为要。还有,现今各种中医诊疗常规,套餐化路径化,常常把疾病单一化处理,往往忽视了个体体质,患病的个体往往是寒热错杂的,比如患者热淋病,然其脾胃不健,畏寒畏冷,此时如仅关注其下焦湿热而使用八正汤治疗,往往病人出现胃部不适、腹泻等等症状,而且,现今方药杂乱的现象比比皆是,见一个症状加若干味药,见一个西医病名拟若干个方,阴阳不辨,寒热不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伦不类,章法尽失,这样不仅疗效难明,而且伤脾败胃,延误病情,更是有悖于仲景之“顾护胃气”之大法。故临证处方用药应切记“勿伤胃气”,否则胃气一败,百药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