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痞案
发布时间:2021-03-03 10:13
【病案名称】胃痞案
【姓名】凌某某
【性别】男
【首次就诊日期】2021.03.01
【主诉】反复胃脘痞闷10余年
【现病史(刻下症)】晨起胃脘痞闷,感灼热,嗳气泛酸,口干咽燥,腰酸背痛,疲乏,劳则胸闷,急躁易怒,面色萎黄,眼眶发黑,纳可寐差,便溏,小便尚可,舌质淡红,苔厚微黄稍干,脉稍弦。
【辨证要点】胃脘痞闷,急躁易怒,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厚微黄稍干,脉稍弦。
【中医诊断】胃痞(脾虚气滞证)
【治则治法】实则泻之,益气健脾,理气止痛。
【中医治疗方案】香砂六君汤加减:(醋)延胡索10g,党参15g,(蜜)甘草6g,黄连6g,木香6g,茯苓15g,陈皮10g,(酒)白芍15g,砂仁6g,(麸炒)白术15g,清半夏10g,芦根30g。
全成分,温水200ml冲服,一日两次,6副。
【按语】 痞满者,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病家病位在心下胃脘处,痞闷不痛,此属中医痞满病范畴无疑。痞满有虚、实、寒、热之分,论治亦有补、泻、温、凉之异。心即心下,心下指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胃脘部。课本所言,多为典型之证,病机单一,理法方药,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容易理解,有利于初学者掌握。然人体复杂,各式患者,无奇不有,多不典型,或症状繁多,寒热虚实错杂,无从下手;或症状稀少,无证可辨;或病机杂乱,难分主次。该病家,病位在肝、脾、胃,病性则寒、热、虚、实集于一身,既有肝气不疏,又有脾胃升降失调,看似无章,仔细思量,理清因果,如剥春笋,抽丝剥茧,追溯根源,抓住主次,便知病家乃肝气不疏,影响脾胃,寒、热、虚、实乃为脾胃的具体表现,线索既明,切中病机,施方遣药,便迎刃而解
【关键词】胃痞;脾虚气滞证;香砂六君子汤